| |
Q1: 项目实践中的测试方案设计由谁负责执行,与PO对齐业务目标的过程不需要开发参与吗?按理敏捷中开发也需要考虑如何实现的? | A1: 测试人员负责测试方案设计,与PO对齐是否需要开发参与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一般对于新特性可能需要开发参与的情况较多,而对于非新特性但是随着时间段需要调整的一些业务重点可以没有开发人员参与。 |
Q2: 测试左移除了设计评审、需求评审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内容? | |
Q3: 需求在后期还反复变动,如何保证自动化测试的稳定? | A3: 自动化测试可以尽量在底层实现(单元、API层),需求变化自动化测试也需要相应变化,这个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是可以把公共的自动化组件抽出来,可以减少部分修改 |
Q4: 缺陷预防等价于内建质量,缺陷分析可以有效进行缺陷预防,能那是不是内建质量里的一个很重要环节是缺陷分析?这个逻辑对么? | A4: 是的,缺陷分析很重要;但缺陷预防不仅仅缺陷分析这个实践,还有很多,包括测试左移、持续的测试、测试驱动开发等 |
Q5: 请问老师,如何提升测试人员的业务价值敏感度呢? | A5: 多思考系统实现背后的业务需求是什么,可以要求对不同的功能模块能够画出业务流程图 ;多关注行业、领域知识,可以看企业相关资料,包括公司网站消息、新闻、分析性文章等; |
Q6: 请教林老师:如何基于数据预防缺陷?有什么具体的手段或者做法?另外,如何说服开发做相应的配合? | A6: 根据分析得出的不同的根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比如:某个浏览器模式下特定的bug,某种数据访问方式对应的bug等~ |
| |
Q8: 预防缺陷,具体分析之后怎么做?举个具体例子? | A8: 根据分析得出的不同的根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比如:某个浏览器模式下特定的bug,某种数据访问方式对应的bug等 |
Q9: 业务驱动的测试方案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保证其他人员能看懂? | A9: 可以列出对应的业务目标、业务指标要求,同时通过会议方式面对面语言沟通分享效果会比较好。 |
| A10: 要能把业务目标跟不同的系统功能模块对应,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可以先做起来试试看,慢慢改进 |
| A11: 一般和市场销售有关系,如转化率、销售增长率等,不等于业务功能,最好去问业务负责人 |
Q12: 如果业务价值不清晰或者业务人员本身对业务不清晰呢?如何衡量业务价值 | A12: 找到真正懂业务的那个人;找不到就去找行业、领域知识 |
Q13: 测试人员角度这块,您提到的生产力,它如何度量呢? | A13: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并不会直接去度量测试人员的生产力,而是会度量测试的成熟度,这个我有一篇文章介绍《聚焦测试,驱动卓越》,在林冰玉老师的博客网站上:https://www.bylinzi.com/2017/12/23/agile-testing-principles/ |
Q14: UI自动化测试,可是产品UI又不断变化,如何应对 | A14: 分层测试,面向API层(逻辑层、服务层)进行测试,验证功能逻辑正确 |
| A15: 测试开发的工作也是有不同优先级的,多了解业务价值肯定更有帮助 |
Q16: 林老师您好,关于阐明业务价值这个方面,指标标准化和评估度量这一块,测试时如何进行指标标准化的呢?这个方面是谁来做?后面评估度量又是谁来执行? | A16: 测试人员跟业务人员沟通清楚后,测试负责人来做吧;评估度量可以跟技术、团队负责人一起来做 |
Q17: 传统通过bug数量或者用例数量,但是通过分析业务或者质量问题时如何衡量呢 | A17: 详见“研发效能度量平台“ PDF文档(后面下载说明) |
Q18: 老师,自动化测试工具赋能业务测试效能的指标怎么最优量化体现? | A17: 详见“研发效能度量平台”PDF文档(后面下载说明) |
| A18: 太多,需要看哪方面(Web UI、App UI 或API,功能/性能/安全性...)的具体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工具。 |
Q20: 无法做测试左移的项目,怎样来做测试右移呢,具体有哪些方式方法吗? | A19: 说来话长,可以关注林冰玉老师在ThoughtWorks的一个直播主题(预计在五月)、或朱少民老师正在进行的《高效敏捷测试49讲》专栏 |
Q21: 请问线上用户行为的分析,你们采用一些什么方法? | A20: ThoughtWorks目前用Google analytics,会用到它的一些功能 |
| |
Q22: 我现在是在做内容安全方向的QA,感觉测试知识点有点狭隘,想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和渠道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可以成为像林老师一样的测试咨询师 | A22: 可以先学习朱少民老师《全程软件测试(第3版)》、《软件质量保证与管理(第2版)》和茹炳晟老师《测试工程师全栈技术进阶与实践》,还有两位老师的专栏《高效敏捷测试49讲》、《软件测试52讲》 |
| A23: 测试分析与设计能力,其次是自动化测试能力、沟通能力等 |
Q24: 那如何将测试技术与业务价值结合起来?即做到业务价值满足,又做到测试深度 | A24: 业务建模,如业务流程图、活动图、有限状态机等。 |
Q25: 林老师,业务价值驱动的测试,不关注缺陷的话,会不会使质量降低 | A25: 不是不关注缺陷,是要正确看待缺陷。以业务价值为目标,但是同样需要正确的跟踪和分析缺陷,利用缺陷根因分析数据来更精确的预防缺陷。 |
Q26: 精准化做减法,刚茹老师提到大数据来做一些支撑,这在一般的小企业项目中可能比较困难,如何解决比较好?谢谢 | |
Q27: 目前的测试中台,只是一个概念还是已经有公司在实际落地了呢? | |
| A28: 嘻嘻,欢迎有机会来到7月15-16日QECon大会现场,见到茹老师真人哦 |
Q29: 林老师:在业务价值驱动型测试这块,您提到生产力,它如何度量呢?传统通过bug数量或者用例数量去量化测试人员生产力,但是通过分析业务或者质量问题时如何衡量? | A29: 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并不会直接去度量测试的生产力,而是会度量测试的成熟度,这个我有一篇文章介绍《聚焦测试,驱动卓越》,在我的博客网站上:https://www.bylinzi.com/2017/12/23/agile-testing-principles/ |
Q30: 人工智能测试这一块看着是眼馋啊,但是对于小公司,而且行业是比较传统的小公司,要能怎么用呢? | A30: 可以多做些调研,看哪些技术/场景可用。小公司的数据可能比较少,训练数据不够 |
| |
Q32: 研发质量体系需要怎么去建设?有推荐的书籍和知识? | A32: 朱少民老师的《软件质量保证与管理(第2版)》中第3章 讨论这个问题 |
Q33: 效能质量,数据来源需要人去录入吗?@唐老师 | |
Q34: 研发代码中发现的代码日志不规范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例如sonar的静态扫描中对日志规范做了哪些工作呢? | A34: 规则可以自定义,而且也可以在多个地方去规范,如系统模板规范日志的目录,或者业务日志格式可以定义到规则里面 |